昌南里效果图
景德镇神火雕塑
江西直升机科技馆。(图片由昌江文旅提供)
(资料图)
绿意盎然的城市森林公园,宛若人间仙境;历史厚重的中国陶瓷博物馆,诉说瓷业光辉发展历程;古色古香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,水光山色令人陶醉……景德镇市昌江区旅游产业异军突起、方兴未艾。
近年来,昌江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,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,将文化动能转化为发展动能,着力创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,加大“引客入昌江”的力度,举全区之力发展文旅产业。
文化+显优势
昌江区是景德镇唯一的城郊区,境内自然资源丰富,自然风光优美,文化底蕴深厚,有郭璞峰、月亮湖(山田水库)等风景区。
昌江区原名景南区。1980年5月,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,改称景德镇市昌江区。虽然年轻,但它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发展潜力不容小觑。
文化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。近年来,昌江区持续加强文化保护利用力度,联合乡镇街道开展文物保护安全检查行动,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并积极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,对文保单位的古建筑进行抢修,保障文物安全。同时,组织文物工作者开展消防安全培训,切实强化文物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;推进丽阳窑址建筑提升保护工作,完整呈现景德镇陶瓷窑炉发展和水运历史;积极申报郭璞峰摩崖石刻本体保护项目,提升科技保护水平。此外,该区还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,目前该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项,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,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共有10人,其中省级传承人1名。
昌江区充分挖掘、整合、利用好千年陶瓷文化品牌,积极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,坚持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举办“引客入景嘉游赣文旅融合促发展”活动,邀请南昌旅游协会百名导游踩线团走进古窑,品昌南瓷宴、寻千年窑火,感受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;筹办“千年窑火万里瓷路”2023年高新区、昌江区、昌南新区三区文化旅游(武汉)宣传推介会;承办“武汉千人团”走进该区古窑民俗博览区、昌南里文化景区活动,进一步提升昌江区全域旅游品牌知名度。
生态+促融合
近年来,昌江区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深入推进生态治理,让“瓷都原乡画里昌江”的底色更加鲜明、更加生动。
夏日,漫步在昌江区白鹭公园,昌江河畔风光秀丽,三两市民闲庭信步,绿树倩影倒映在河面,微风轻拂水面,荡起粼粼微波,一幅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依托良好的生态,昌江区建设荷塘生态旅游区、杨湾风景区、百稷生态园、山门陶艺村、百荷园、幸福菜园以及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,尤其是荷花观赏及红色旅游等项目,深受游客青睐。该区投入资金对荷塘乡境内公路进行美化、硬化,开通了市区至荷塘乡的公交线路。
推进“旅游+农业”,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、田园风光、民居村落、民俗文化等优势资源,着力打造生态观光、休闲度假、农耕体验、民宿经济、康体养生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。
此外,昌江区还先后对国家森林公园、月亮湖、官庄农贸市场等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,对盘龙路、黎明路等462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提升,对月丘里、紫薇花园等167个老旧小区、公厕进行改造提升,打造了区政府旁市民公园、景泰路街心公园等13座街心公园,打造了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、月亮湖环湖骑行公路休闲旅游线路。
近年来,昌江区城乡环境发生巨变,背后折射出昌江人以人为本、尊重自然的理念,城市生态宜居,乡村“望山见水”,瓷都旅游业发展活力迸发。
工业+新机遇
昌江区是景德镇行政发展中心所在地。该区产业基础雄厚,景德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、中航工业昌飞、景德镇电厂等产业及能源基地均位于其境内。
近年来,昌江区经过精心培育和全面提升,先后引进17家陶瓷企业,其中规上先进陶瓷企业6家,分别为黑猫炭黑、乐彭电器、美科光电、锦美活性炭、开门子电瓷电器、嘉宝瓷业。产品体系和类别涉及陶瓷粉体、电子陶瓷、高铁刹车片、特种陶瓷、工业陶瓷等诸多方面。
昌江区立足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,大力推进“旅游+工业”融合发展,让传统工业产业焕发新生机。该区以陶瓷文创园、航空小镇建设为平台,推广陶瓷创意研修体验游、现代陶瓷工业游和航空工业游。
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不断崛起,昌江区紧抓机遇,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,建设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基地,打造人工智能城市会客厅,深入推进“旅游+人工智能化”,以中医院为代表的智能医院、昌江区实验学校为代表的智慧校园、汪王庙社区为代表的智慧社区等,均在昌江区落地,为该区“旅游+工业”融合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昌江兴游,游昌江。旅游业的发展带旺了人气,也带来了发展的底气。昌江区将继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,培育一批文旅融合龙头企业,加快文旅品牌创建步伐,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游客。(叶俊/文)
关键词: